何松松受邀出席FBIF食品飲料創新論壇并發表主題演講

發布時間 2023/07/03
近日,在FBIF2023食品飲料創新論壇零食與烘焙分論壇,裡斯戰略定位咨詢中國區合夥人何松松結合最新行業數據和案例,以“萬億零食賽道,新鮮事有幾何?”為題,分享了他對零食賽道品類創新未來方向的深入洞察。下文根據現場分享内容整理,内容有删節。

 

Z世代:最糾結的一屆消費者

 

過去三年發生了很多改變,消費者作為個體對于健康、社會面的關注,對零食品類産生了哪些影響?零食的潛力股到底在哪裡?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是:Z世代。

 

在今天,Z世代已經成為零食飲料行業的消費主力軍。不同于以往的X世代、Y世代,他們有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他們不會被房貸、車貸所綁架,所以有更多的消費潛力放在“悅己”的零食飲料上。對于品牌方而言,肯定是得Z世代者得天下。

裡斯戰略定位咨詢中國區合夥人何松松在食品飲料創新大會分享零食飲料賽道的機會觀察

那麼如何赢得Z世代的關注和芳心呢?我們認為品類創新是終極法寶。比如上個世紀兩家可樂公司的競争,其實是品牌之間定位的競争,比如百事可樂用“新一代的選擇”這一slogan與可口可樂競争。

 

那麼,随着時代的變化,整個零食賽道發生了哪些變化?未來的零食領導者蘊藏在哪裡?應該把握住哪些機會赢得Z世代的消費者?這些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Z世代是史上最糾結的一代消費者,因為他們“既要又要”:既要“饞”,但是又要關注健康,關注配料表。我們的調研顯示,第一,新時代的消費者對于健康和好吃的态度是二者必須兼得。他們很關注成分健康,同時在購買零食的時候,好吃又是排在第一位的。

 

第二,Z世代既接受傳統也擁抱創新。Z世代的群體特征是集體的認同感更強,對于國家和民族品牌非常認同。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最近幾年來天貓的618、雙十一的榜單上,大家所熟知的品牌紛紛掉榜,而新興崛起的都是國潮和民族類的品牌。

 

盡管如此,但Z世代又不隻是單純地懷舊、複古。這些品牌通過新包裝、新技術等多個維度的産品創新,賦予傳統食品飲料新世代的價值,這才是Z世代消費者所喜愛的。如何更好地結合Z世代“糾結”的心智模式進行品類創新,将成為每一個食品飲料企業做品類創新的關鍵所在。

 

品類:隐藏在商業背後關鍵因素

 

品類創新有哪些底層邏輯能給大家帶來啟發?第二部分我想跟大家分享品類創新的認知原理。

 

今天很多企業都在談創新,比如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甚至有金融資本創新,而裡斯過去十年來做的定位咨詢實踐就是品類創新。什麼是品類?裡斯對品類的定義是:最接近顧客購買決策的分類。它實質是一個心智上的概念,不是行業的分類,不是企業内部的分類,也不是産品專家研發團隊的分類,而是消費者對産品的分類。

 

品類是隐藏在商業背後最關鍵的部分。比如桃李面包,一個非常家喻戶曉的品牌,它的背後是什麼?消費者去消費桃李面包,其實是在消費它的品類。作為一個短保面包,消費者可能認為它會更新鮮一點。這背後是短保面包的品類,賦予了桃李品牌這樣的價值。

 

最近幾年非常火的一個品牌叫每日黑巧,它背後的品類,實際上是減糖的巧克力。由于消費者對健康、對糖分的關注,産生了減糖的趨勢,所以誕生了每日黑巧這樣有價值的品牌。

 

那麼消費者的心智模式是什麼樣的?用一句話來解釋叫:用品類來思考,用品牌來表達。比如消費者想吃薯片,想到的可能是去買一袋樂事;消費者想吃巧克力餅幹棒,會去買一盒百奇。因此,消費者的思維模式是先想到品類,然後再考慮品類中的代表性品牌。

 

品牌之間的競争,本質上是品類之争。比如桃李和達利園兩個品牌的競争,本質上是他們背後的“短保面包”與“長保面包”兩個品類之争。消費者在消費這兩個不同品類時的消費需求、場景、感受都不一樣,這才是實質上的競争。

 

品類創新還有一個什麼特點呢?我給大家分享一個“七法則”。消費者的心智是一個不大的容器,同一品類下存儲的品牌信息數量通常不超過7個。那麼“七法則”在商業實踐裡的結果是什麼?

 

以牙膏這個品類舉例,7個品牌,像佳潔士、高露潔等,就占到市場90%的份額。這意味着如果你的品牌在消費者的大腦裡沒有擠進前7名的榜單,基本上說明這個品牌面臨非常大的挑戰,可能進入不了消費者的選購清單

 

雖然在同一個品類裡,心智存儲的信息非常有限,但由于人類的心智具有二元性,它對新品類信息的存儲則是無限的。比如品類,我們知道有電腦、空調、電視、油煙機、可樂、涼茶等等,我可以說出不止7個,70個、700個都可以說出來。

 

所以在同一個品類裡,品牌面臨的是有限競争,你能不能進入到消費者心智裡,前7名清單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不同的品類之間,這叫無限競争,看重的是能不能通過創新、技術、産品、組織、研發、渠道、市場等方面去做出新品類。往往隻有新品類才能走進消費者的心智裡,所以這是一個“有限遊戲”與“無限遊戲”的區别。

 

三大洞察:零食品類創新方向

 

第三部分是零食品類創新的方向。基于消費者的心智模式以及裡斯的品類創新的工具,我們提出三大洞察的思維模式——市場洞察、心智洞察和技術洞察。大家也可以把這個模型代入現有的業務或者是創新業務進行思考。

首先,市場洞察的目标是發現潛在需求空白市場。今天分享的一個具體方法是如何關注高層級市場的發展曆史,就是通常說的“摸着高層級市場過河”。在做每個行業的研究時,一定要去看這個行業發展比我們得更好,更靠前的高層級市場,他們走過的路一定是我們即将要走的路

 

複盤一下健康化、天然化驅動下歐美零食烘焙行業的4次升級。從阿波羅登月開始,整個歐美市場的消費者受到健康、營養化食品的影響,開啟了第一次零食升級。2007年,西方開始盛行減糖主義,甚至提出無糖的訴求。到2010年,植物基概念開始崛起,消費者有了更多的低脂肪、高纖維的訴求。再到今天,西方大力推行無麸質的概念。

 

在天然化、健康化的大方向之下,這意味着傳統具有“非健康”負面認知的細分品類中,一定蘊藏着非常大的戰略機會。我們一定要在這裡面去做品類創新,去升級這個品類,從而抓住新品類的機會。在此我舉兩個品類的例子。

 

第一個是巧克力品類。研究巧克力一定也要看高層級市場,因為它是一個舶來品,所以我們用日本市場舉例。複盤日本巧克力品類的發展曆史,共經曆三個階段:1900年巧克力品類起步;1960年受到口味驅動,巧克力品類進一步發展擴張;到2000年,受到健康趨勢的驅動,巧克力品類開始進行健康化,從低糖、向人工代糖,再到天然代糖不斷升級。

 

從日本市場的啟示看,中國目前的巧克力品類還處在人工代糖的1.0階段,但我們認為它肯定會進入到天然代糖的2.0階段。順應整個品類升級的趨勢,我們的公司、品牌一定會存在非常大的品類創新機會。

 

因此天然代糖巧克力很有可能成為新品類。比如阿洛酮糖的一個分支,作為酶制劑已經獲批準入中國市場。這意味着未來阿洛酮糖可能也将作為一個合法的天然代糖甜味劑,進入到食品飲料行業。還有大家已經所熟知的赤藓糖醇、羅漢果甜苷、甜菊糖苷,這些天然代糖都能帶來一些創新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用天然果肉來增加甜味,同時确保原料的幹淨健康。

 

第二,烘焙膨化品類中,我們又可以看到哪些機會?複盤歐美膨化食品近幾年的發展曆史:2015年蛋清薯片誕生,2017年出現健康油炸薯片,2018年開始做非油炸,到2022年原料升級,用更健康的、油脂含量更低的、纖維含量更高的原料,比如鷹嘴豆、巴旦木,對這些食品進行創新。歐美市場的新品研發越來越關注零食健康化,不僅有從健康油炸到非油炸的趨勢,膨化零食的制作原料也更傾向于使用對健康更加有益的食材。

 

而我們中國有魔芋,魔芋是一個非常健康的食材,低糖、低脂、高纖維,所以是不是有一些創新的機會,可以用魔芋來替代小麥,做成低糖的面包?還有鷹嘴豆,它富含高蛋白和纖維,同時又具備低熱量的特點,我們就可以把它應用在一些松脆的零食上面,比如鷹嘴豆泡芙。同樣巴旦木具備無糖無麸質的特點,也可以用來制作酥質糕點。

 

結合剛才所舉的例子,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從市場洞察的角度看,零食品類創新有哪些新方向?

 

方向一:魔芋脆片

薯片這個品類已經非常傳統,我們要升級它,可以做什麼?前些年在國内市場流行過的山藥脆片,可能由于口味的原因,沒有做到一個太理想的成績,但是這樣的嘗試我認為非常有價值。今天如果用魔芋做一個口味非常好的脆片,我們是不是有機會颠覆樂事的市場?是不是有機會成為薯片領域的一個新領導者?

 

實際上,魔芋已經用在一些零食品類的創新了。大家可能有關注到魔芋爽這樣一個品類,由衛龍率先推出的魔芋爽,今天的市場體量也已經做到50億以上。這本質上是食材的健康化升級,同時又用了麻辣、香辣這樣的口味,滿足消費者“既要又要”的體驗,所以魔芋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方向二:鷹嘴豆餅幹

鷹嘴豆的成分對人體的營養價值很高,具有降血糖、抑制血壓等等各種好的功效,所以它也是一個健康食材的原料。因此我們可以去思考怎麼用鷹嘴豆去替代原有的一些大品類,比如原來以小麥為原料的餅幹品類,我們是不是有機會用它來替代,做一個鷹嘴豆餅幹的新品類,從而去颠覆食品餅幹的巨頭。

 

方向三:巴旦木餅幹

現有的烘焙産品均存在高糖、高脂肪、不宜消化的痛點。巴旦木作為一種烘焙原料,不僅無糖無麸質,且營養價值相當高,足足有牛肉的六倍,更符合現代消費者在美味中追求健康的趨勢。和鷹嘴豆一樣,巴旦木也具有非常健康的屬性,因此結合巴旦木可以做哪些食品領域的創新,這也是值得大家關注的。

 

第二個維度是心智洞察,它的原理是發現消費者心智空缺的機會。可能我們未必是這個品類的發明者,但我們一定是率先進入消費者心智的定義者。怎樣利用消費者心智資源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手段和課題。

 

從高階市場看,高蛋白已經成為零食細分領域增速較快長的新趨勢。中國也有自己的高蛋白食材——豆制品。中國豆制品已有2千多年的制作曆史,沉澱了豐厚的心智認知。在我們傳統飲食習慣裡,豆腐具有着高蛋白、低脂、補鈣、健康的屬性,以及豐富的微量元素。那麼如何基于豆制品的心智資源,設計新品類?我簡單舉兩個例子。

 

方向一:豆奶果凍

我們是不是可以基于豆腐的口感與消費者對它的營養認知,開創這樣一種新品類。日本人已經開始做了,因為豆腐本身具備低熱量、口感水潤嫩滑的既有認知,再它跟果凍跟布丁這樣一些既有的品類相結合,在不損失口感的前提下解決傳統甜點品類高糖、高熱量的痛點,從而誕生更有價值的、更健康、更美味的零食新品類。

 

方向二:大豆泡芙

像民間所說的“女人一生不離豆”,我們可以嘗試基于大豆補充女性營養的認知去開創新品類。比如用大豆去做泡芙類産品,也可以颠覆現有的泡芙市場。所以心智洞察最核心的一點是,挖掘已有認知資源的原料,放大它們的健康屬性進行品類創新。

 

最後一個維度是技術洞察。技術洞察的核心是通過創新技術解決原有品類的老問題。比如現有品類中存在的痛點,或者是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體驗上的缺陷,如果從技術創新起點出發,與品類創新相結合,通過技術創新解決現有品類的問題,新品類的價值就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技術創新很重要,那麼我們怎麼把新技術與老的品類相結合,從而解決新的問題?

 

比如現有的普通蛋白棒,通常含有動物蛋白大分子,不易被人體吸收,而且存在一部分蛋白質敏感人群。日本用了USS分離技術制成低脂的豆漿,通過水解乳清來分離蛋白的科技,使蛋白的分子變得更小,更利于吸收,也更不易引起過敏。

 

找到原有消費群體的痛點,通過技術創新去解決問題,由此誕生了新的品類——小分子蛋白棒。對于如何将技術洞察與現有品類的消費痛點相結合,從而實現品類創新,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實例。

 

總結一下三大洞察的思維模型:市場洞察、心智洞察、技術洞察。我們認為三大洞察并非完全割裂,一個潛力巨大的新品類往往能從多種洞察方向中看到并确認機會。比如我們在市場上看到了趨勢,在心智中也發現了空位價值點,同時我們也具備技術創新的可能性去解決問題,這樣的品類創新機會是非常巨大的。